9万亿美元资管巨头,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上也不太顺利。


(相关资料图)

6月6日,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集团(以下简称贝莱德)中国区主管汤晓东(Tony Tang)被传离职。随后,贝莱德方面向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

“汤晓东先生在过去四年协助建立贝莱德的中国业务以后,希望探索贝莱德以外的事业机会。”该发言人强调,贝莱德对于中国市场的承诺不变。

2019年4月,汤晓东出任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并在其任期内贝莱德成立了由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持股的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莱德基金)。

在国内金融市场,贝莱德这个名字似乎很少被提及。但事实上,它是名副其实的“资管巨头”,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创立于1988年,2022年末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为8.59万亿美元,涵盖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另类投资及咨询策略等。苹果、微软、特斯拉、强生等巨头都是它的投资标的。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贝莱德毫发无损,甚至挤出了5400万美元利润用于分红。

2021年,贝莱德以“国内首家独立外资公募”的身份进军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在基金圈引发关注,其首只基金产品一经推出便是爆款。

然而几年过去了,贝莱德旗下12只产品(A类C类分开计算)中,有10只告负,当年备受热捧的首只基金产品更是亏损超3成,单位净值只剩0.68元。

难怪网友感慨,“中国大A真是雨露均沾。”在此时间节点,作为负责拓展贝莱德在华业务的核心人物,汤晓东离职,中间发生了什么?

01、汤晓东和他的中国业绩

离职前,汤晓东任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贝莱德亚太区执行委员会委员。贝莱德表示,汤先生在开拓贝莱德的中国本土业务及建立强大的领导团队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努力,为贝莱德日后的发展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汤晓东的离任系个人决定,贝莱德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不变。

“接棒”汤晓东的陈蕙兰是贝莱德亚太区副主管及大中华区主管。公开资料显示,她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2013年7月加入贝莱德集团,曾是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的董事总经理。

汤晓东有着优异的专业背景和经历。他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赴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留学,分别取得物理学、计算机学、工商管理学三个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1年10月,他曾任摩根大通复杂信用衍生品交易经理;2009年汤晓东从华尔街回国进入中国证监会,2014年辞职后曾进入华夏基金、广发证券工作。

2019年4月,贝莱德宣布任命汤晓东为中国区主管,并于2019年7月起生效。

汤晓东上任贝莱德中国掌门人的第二年,贝莱德基金在上海获批成立,这是国内首家外资100%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2021年6月,贝莱德被批准展业,当年9月,贝莱德发行了旗下首只公募基金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贝莱德中国新视野)。

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在基金招募书中写道,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既有发达市场的质量和稳定性,又兼具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与机会。这种稀有的特质决定了全球范围内都很难找到代替品,在整体资产配置中具有独特意义。

此外,基金里还明确把港股通的资产比例限制为“不得超过股票资产的20%”,这和其他国内公募通常50%的港股通上限相比明显要低。业内人士认为,贝莱德在招募说明书里表现出的态度几乎可以理解为重仓A股。

从该基金两位基金经理唐华和单秀丽的履历上看,两人具备一定的国外教育背景、外资机构供职经历以及A股投资经验。

头戴外资机构光环、资深经理亲自上阵,又频夸中国市场,贝莱德中国新视野一经问世就自带粉丝。结果显示,该产品首募超过66.81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1.1万户。

从那以后,贝莱德基金又相继发行了数只公募基金产品。有混合型基金,也有债券型基金。

然而这些产品的表现却不尽如意。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贝莱德基金旗下12只公募产品,共计62.97亿元的规模尚不及其首只基金的首募规模。

盈利情况上,仅贝莱德浦悦丰利成立至今回报率为正,其余10只产品成立至今收益均告负。

▲(截至6月7日,贝莱德基金在管基金净值情况)

更令人惊讶的是第一只爆款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A/C份额,成立至今回报率为-31.83%和-32.43%。此外,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亏损也超20%。

这或许解释了贝莱德为何首发规模越发越小,据了解,贝莱德其他基金发行规模均不超10亿元。

▲(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基金净值情况。图源/贝莱德官网)

是什么样的仓位让贝莱德基金亏到如此地步?

市界查阅到,截至第一季度,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前十大股票持仓为:宁德时代、迈为股份、上海机场、贵州茅台、华虹半导体、广联达、洛阳钼业、晶科能源、晶晨股份、通富微电。

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前十股票持仓为:腾讯控股、美团、青岛啤酒股份、华润置地、中海物业、中银航空租赁、海吉亚医疗、友邦保险、新濠国际发展。

对于贝莱德基金的亏损,各方说法不一。有网友调侃,“巴菲特来了都要变成巴韭特,索罗斯来了变成拧螺丝。”也有人称,“赚钱的外资基金有很多,只是亏的多的被报道出来罢了。”

量化金融猎头机构“金融阶”合伙人黄俊告诉市界,“外资进驻中国市场,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这两年国内二级市场动荡,有些外资水土不服也在所难免。”

瑞融资产首席研究员梁晓曼则认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差别导致其选人用人标准不一样,其选用的基金经理大都有海归背景,但实际国内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履历经验较少,加大投研体系本土化因素才能更好适应国内市场。

02、曾驳斥“水土不服”一说

贝莱德2021年进军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曾一度营造出国内市场“狼来了”的紧张氛围。

对此,从事基金行业的黄俊印象深刻。

在他看来,贝莱德的做法说明了几点问题:首先,国家监管对外资的扩大开放是有计划有规划的,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据悉,以前,证监会控制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2020年4月取消这一限制,自那以后,国际知名资管在国内布局的脚步明显开始加快。

第二,随着外资企业全球顶尖的资管管理公司加入,国内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内部竞争,跟外资的抗衡竞争必须勇敢面对,至于谁更厉害更胜一筹,需要让市场让时间来说话;第三,从贝莱德首只募集资金非常顺利的效果来看,说明有很多人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甚至看好外资。

由此,黄俊判断称,贝莱德基金短时间内肯定对国内公募券商资管私募基金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长期来说,有利于激发国内资产管理公司的斗志,也有利于国内监管市场的日益完善,因为只有跟真正的高手过招才知道自己的内功究竟怎么样。

而贝莱德基金总经理张弛接受媒体采访的话术中,也能明显看出,这位资管行业资深老炮(曾任职于建设银行、华安基金、泰康资产等),对中国市场押注了巨大希望和信心。

当时,券商中国记者问张弛,对于外资全资公募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怎么看,张弛的回答是,贝莱德进入中国市场其实已经有15年的时间(贝莱德2006年通过收购,持有中银基金股权;2009年设立北京代表处),除了股权投资,其在全球发行的很多产品其实都有投资A股、中概股,以及国内的债券市场。此外,我们管理团队也都来自本土,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们会有所谓的水土不服问题。”张弛称。

▲(图源/视觉中国)

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张弛介绍了贝莱德基金积累的优势,首先是研究海外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们,用张弛话说,“他们也在研究中国,可以帮助我们投资者换个角度看中国”。这也是为什么第一只产品取名中国新视野的原因。

其次,贝莱德基金拥有的智库团队,那里面的知名经济学家可以从宏观角度为贝莱德在中国的投资提供建议。再次,贝莱德强调风险管理能力,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更多在于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在被问到贝莱德基金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时,张弛回答称,“国内同业遇到的挑战我们同样都会遇到”,作为一家外资新公司,怎么样让投资者尽快了解我们是最大的挑战。

市界注意到,不光是贝莱德基金,贝莱德拥有50.1%股份的另一开业两年理财子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旗下所属个别权益类理财产品也处于“破净”状态。截至今年5月31日,产品“2021年贝莱德建信理财贝盈A股新机遇私行专享权益类1期(最低持有360天)” 单位净值为0.8392,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6.09%。

2022年11月份以来,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祝国桥依旧对于理财市场充满了期待,他称,存款并非一个完美的金融产品,长期看存款很难跑赢通货膨胀,并非是好的长期配置选择。从供求关系来看,如果居民对于存款需求持续增加,未来存款利率大概率也会逐步走低,促使银行存款向银行理财转移。

他还表示,经济逐级恢复最终将体现在上市公司业绩中,看好今年中国股市的机会。

回到贝莱德中国区换帅的事情上来,仅两年时间,这家外资资管巨头还没来得及引发出强烈的“鲶鱼效应”,反而先吃到了苦头。

可以确定的是,在投资机会和风险方面,中国市场通常被视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会略超6%,高于市场5.2%的平均预测。”贝莱德智库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曾对媒体讲道。

目前已知的信息是,包括贝莱德基金在内,目前我国外资独资公募已增至8家。它们或是直接申请公募牌照,或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布局中国市场。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联博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和施罗德基金4家外资陆续成立公募公司,还有泰达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3家公募由合资转为外资。

作者 | 陈 畅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