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由此催生的“配套期待”也越发强烈。近日江苏省镇江市印发《镇江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构建“自用为主,公用为辅”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在规划期内形成与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布局相匹配的一张基础设施网,满足电动车主充电需求。


(资料图片)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催生“配套期待”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底,镇江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2.9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比重提高至3.9%。

与之配套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镇江市拥有充电运营商18个、各类充电站290座、充电总额定功率19.5万千瓦。2022年,镇江市公用专用充电设施充电量约4725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7万吨。

镇江市发改委能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充电基础设施按照使用特征可以分公共充电设施、专用充电设施、自用(私人)充电设施和专用换电设施等4类,目前规划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前三类,“根据各类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规划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施策、突出重点。”

“电动汽车真香,但是在外找充电桩也是真麻烦。”镇江市民李女士开上电动汽车后,唯一的担忧就是出门在外找桩难,“不知道哪里有充电桩,找到了能不能用也是问题,所以出门前充满电才有安全感。”

有此烦恼的并非李女士一人,新能源汽车在消费市场“飞驰”前进,“充电难”问题逐渐显现,这意味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同时企业运营能力也有待提高。

相关调研发现,目前公共充电设施总体利用率较低。比如,镇江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有公共充电桩836个,其中交流充电站占比41.9%。但近年来随着快充技术发展和车辆电池容量的提升,现有充电设备无法满足车主对充电时间的期望和要求。部分充电桩被燃油车停车占用,造成充电车位变成普通停车位,使得充电设施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充电桩建设选址布点或导示不合理,也导致部分设施闲置。采访中有车主吐槽,一些充电桩装在一个无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的企业内部,而企业内部是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的,“选址的不科学,使得供需不匹配,导致资源浪费。”

合理布局让充电桩配得上“新能源热”

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镇江市域建设各类充电桩累计35700个,其中公共充电桩约6700个,专用充电桩约1500个,自用(私人)充电桩约27500个,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车桩协调、充换结合,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充换电服务网络。

在此过程中,镇江市将稳步有序推进充电桩服务网络建设,结合公共充电桩规划布局方案和停车场建设时序,将充电设施在规划期内形成与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公建、商业等)布局相匹配的一张基础设施网。

以“停车场+公共充电站”建设为例,《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利用停车场地资源,建设充电站,实现复合用地,节约场站用地规模和投资,并快速实现多点布置的目标,进而提升站点覆盖率;室外停车场、公共绿地地下停车场可增加光伏和储能设备,实现“光储充”一体化,节约运营成本;利用变电站内设置的5G基站和数据中心,实现充电站运营数据传输和存储,支撑充电站智慧化管理。

居住小区中则采用“公共车位+公共充电桩”建设模式,至2025年底,规划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存量小区实现专用桩全覆盖,存量小区固定车位实现自用桩“应装尽装”。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目前处于快速推广阶段,其发展规模受市场、政策影响较大。”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此,充电设施的规划建设也将根据电动汽车的需求、发展及时对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进行调整。

“一张网”建设破解一“桩”难事

据分析,由于充电设施的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配电网改造等问题,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利益主体多、诉求不一致,部分充电设施布局建设难度较大。

此外,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各自开发了自主运营平台,支付手段多样,但在全市范围内未形成统一的公用充电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彼此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给充电设施用户造成使用不便,导致设施使用率整体偏低。

针对这些问题,《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供电部门将充电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纳入配电网专项规划,在用地保障、廊道通行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镇江市将加强充电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确保电力供应满足充电设施运营需求;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网之间双向互动,提高充电系统效率及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市将做好充电桩监测平台运营管理,推进接入“镇合意”APP平台,按照“政府监督、市场导向”原则,建成一张互通的“充电网”,将充电桩运营数据接入市监测平台,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提升充电桩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镇江市将充分发挥地方企业的优势,结合大型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特定车辆运营网点等探索换电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换电模式试点,提升乘用车出行效率,同时建设改造集加油、加气、加氢、充电、换电一体功能的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推动新能源站点的建设,打造“镇江特色”。(朱婕 王彬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