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重庆9月8日电(记者肖艳、吴慧珺、王晓林)在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地区,98%的区域属于丘陵地貌,曾经土地大部分是“鸡窝地”“巴掌田”“馒头山”,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管护难度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2020年10月,渝北区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区以此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一场由数字化带来的变革,探索出丘陵山地数智农业发展新路,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在2022年底的终期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六、西部第一。

“数字化”带来产业革命“新生机”


(资料图片)

在渝北区南北大道边上一片松林之中,嘉卉艺禾智慧种苗工厂3万平米的智慧温室大棚科技感十足,大棚内温室设施采用全开窗屋面设计,配备人工光加光、空气加温、水平循环风扇、智能肥水一体化精准灌溉、雨水回收等智能系统。

工厂内种苗线配备高速智能全自动播种线设备一套,可以实现各类种子播种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每天可播种数百万粒种子。同时配备AI智能选苗补苗机器人,可以实现每小时6500株以上的选苗补苗,极大提高种苗生产的自动化。生产管理人员登录工厂智慧生产系统,就可以实现一键操控和远程监控。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到“一手操控”“脚不沾泥”,渝北区农业生产迎来一场大变革,智慧种苗工厂只是数字化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渝北区委网信办了解到,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渝北区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数字乡村试点发展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工作进程;区委网信办和区农业农村委实行“双牵头”机制,严格工作督查,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任务按期实现;各镇街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全力抓好数字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形成40个涉农部门和镇街协同推进、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在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推动下,渝北区依托全国首批、重庆市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重庆市首个智慧种苗工厂、最大规模组培中心、双孢菇智能化现代科技园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个,实现年产值156亿元。培育规上农业加工企业22家,建成中药材、杨梅等农业加工线58条,构建起“科技园区+科研院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链式发展体系,2022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补齐短板激活“新动能”

据渝北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渝北区有规划、有投入,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加快设施数字化、平台智能化,充分激发数字化的效能。

为明晰工作方向和路径,渝北区建立了“2+1+N”政策体系,即制定《渝北区数字乡村试点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渝北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纲领性文件;每年印发1个工作要点;出台绿色农业发展扶持办法、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等N个配套文件。

基础设施薄弱是发展数字乡村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渝北区统筹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41亿元,开展42个数字乡村重点示范项目建设,预计到2025年投入280亿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坚持一体设计、整体施工,将丘陵山地常见的“鸡窝地”“巴掌田”等零碎地块整合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因地制宜实施土地“零改整”“坡改缓”“瘦改肥”,三年时间完成丘陵山地“宜机化”整治9.6万亩,将零散分离、地块大小不一的零碎地块变为现代化高标准农田,改善土壤质量和耕作条件,有效解决了过去耕地撂荒问题。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开展智慧农机示范和作业模式创新,实现农机智慧化全程高效。

同时,做强信息通信网络,渝北区目前建设乡村5G基站1700余个,有效覆盖场镇、村委会、村民聚居点、主导产业区等重点区域;建设通信杆路9200余公里、管道4500余公里、光缆2.2余万皮长公里,实现行政村光纤、4G网络和广播电视全覆盖。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数字应用有了坚实底座,围绕重点领域、重大问题、重要环节精准发力,渝北区打造智能化平台,为数字乡村配备“最强大脑”。建成全市首个区县级三农数智中心,并与重庆市三农大数据平台实现共享,有效破解三农数据分散及数据壁垒问题。优化“数字乡村一张图”,依托区智慧城市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建成数字乡村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归集接口数据90余万条,涉农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共享,实现“一屏感知全域、一图掌握全城”。

各个部门也积极参与到数字化转型中,提高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渝北区水利局建成重庆市首个水旱灾害防御智慧指挥中心,238条河流、55座水库实现全天候监测、预警和响应;区交通局建成智慧交通云中心、8个智能感知监控系统,整合各部门527类数据,有效提升交通应急指挥能力;市北电力公司打造重庆首个智慧保电系统,建成全国首个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

数字化落地生根带来“新未来”

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不仅给乡村带来硬件上的改变,还让干部和村民数字素养得到提升,知识技能得到升级。

和以往不同,兴隆镇的居民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帮助,可以在兴隆镇的微信小程序上发布信息求助,乡镇工作人员进行接单指派人员解决问题;在大盛镇青龙村,村里开起了网上店铺,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运营维护,村里的柑橘、风貌,都能通过账号展现,大大拓宽了客源半径。

目前,渝北区建成1个农村电商产业园、6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实现行政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乡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三级物流体系不断健全,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的局面。

培育了载禾农业等21家涉农电商企业,建成运营“御临风物”电商馆、“村之道”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线下示范体验馆,“渝北歪嘴李”“渝北梨橙”“放牛坪梨”等3个农产品电商品牌在全市颇具影响力,组织开展直播带货培训3000人次,举办“青年网农”新农人直播带货大赛,涌现出乡土网红50名。

据数据统计,2022年渝北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13亿元。渝北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是根本。数字化建设为乡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为乡村产业调整、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让农民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数字化的拓展应用,将数字化的成效聚力在产业发展上,惠及更多群众,真正激活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参与调研:高婷、常嘉路、柳苏源)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